攪拌摩擦焊接很常見表面缺陷有表面溝槽、表面起皮、底部焊瘤等,科鼎數(shù)控小編為大家解答攪拌摩擦焊接
的表面缺陷!
攪拌摩擦焊接的表面缺陷及解決
1、表面溝槽
表面溝槽又稱犁溝缺陷,它往往出現(xiàn)在焊縫的上表面,偏向于焊縫的前進邊呈溝槽狀。其原因是由于焊縫周圍的熱塑性金屬流動不充分,焊縫的塑性金屬無法充分填充攪拌針行進過程中留下的瞬時空腔,從而在焊縫靠近前進邊的位置形成表面溝槽。
控制措施:增大軸肩直徑,增大壓力,降低焊接速度。
2、飛邊毛刺
飛邊毛刺出現(xiàn)在焊縫的外邊緣,呈波浪形,返回邊的飛邊往往比前進邊大。此種缺陷是由于旋轉速度和焊接速度的匹配不當,在焊接過程中,下壓量過大,會形成大量的飛邊。
控制措施:優(yōu)化焊接參數(shù),減少下壓量。
3.限制線精加工
表面起皮或起絲呈皮狀或絲狀出現(xiàn)在焊縫的表面。該缺陷的產(chǎn)生是大量的金屬摩擦產(chǎn)熱,積累于焊縫的表層金屬,使得表層的局部金屬達到熔化狀態(tài),在焊接過程中逐漸冷卻呈皮狀或絲狀分布于焊縫表面。
控制措施:優(yōu)化焊接參數(shù),降低轉速,提高焊速。
4、表面鼓皮
表面鼓皮通常在FSW焊后熱處理之后出現(xiàn),位于焊縫表面0.3mm以內的雜質鼓包。焊縫鼓包是由于焊縫表面氧化膜夾雜在熱處理過程中由于溫度的升高,雜質物分解膨脹造成。
控制措施:焊前將氧化膜或油污清理干凈。
5、背部焊瘤
背部焊瘤表現(xiàn)為焊縫別不的金屬向外凸出。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攪拌針頂部與焊縫底部的間隙過小,或產(chǎn)品裝配時,焊縫底部存在較大間隙,導致焊接過程中,攪拌針的軸向擠壓力擠壓底部的金屬向焊縫底部凸出,呈現(xiàn)焊瘤狀?! ?nbsp;
控制措施:保證被焊材料與工裝良好貼合,保證間隙盡量小,稍微減小攪拌針的長度。
以上就是攪拌摩擦焊接的表面缺陷及解決了, 我們科鼎數(shù)控設備有著12年數(shù)控設備制造/銷售的企業(yè), 公司主要產(chǎn)品有:CNC加工中心、數(shù)控龍門加工中心、型材復合加工中心、快速模具爐、全自動鋁材鋸切機、攪拌摩擦焊接、全自動開模機、堿水循環(huán)回收設備等等,想了解更攪
拌摩擦焊接 相關的問題,歡迎聯(lián)系我們: 0510-87553118,我們有經(jīng)驗豐富的工程師為您解答。
-